“兩個務必”是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,面對解放戰爭即將迎來全面勝利、黨即將成為執掌全國政權的形勢,毛澤東高瞻遠矚地對全體黨員提出的一個根本要求。1949年3月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,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后的各項政策,明確將黨的工作重心從鄉村轉移到城市。在會議上,毛澤東告誡全黨,奪取全國勝利,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,以后的路更長,工作更偉大、更艱苦,為此他提出“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、謹慎、不驕、不...
詳情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”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根本宗旨。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擔負起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、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。在此后的革命歷程中,黨始終堅持開展斗爭為人民、依靠人民鬧革命,在人民的幫助、支持下,才能夠一次次化險為夷、絕境逢生,從弱小走向壯大。進入抗日戰爭時期,毛澤東在總結中國革命經驗教訓的基礎上,充分論述了人民對于革命戰爭的重要性,提出了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”的思想,并在黨...
詳情?“將革命進行到底”是在遼沈、平津、淮海三大戰役結束后,國民黨主力軍隊基本被消滅,為了徹底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,毛澤東向全黨全軍發出的戰斗號召。三大戰役后,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防線全線崩潰,蔣介石不得已作出有條件的“求和”聲明。針對這種情況,毛澤東在1948年12月30日為新華社撰寫的新年賀詞中發出了“將革命進行到底”的偉大號召。在拆穿國民黨“和談”謊言后,毛澤東和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,解放軍發動渡...
詳情“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”是1946年8月,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安娜·路易斯·斯特朗的談話中,提出的一個著名論斷。解放戰爭爆發后,面對國共雙方在軍隊數量、軍事裝備、外來援助等的懸殊差距和國際上對我不利的形勢,黨內一些人產生了悲觀傾向,不敢用革命的手段反擊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。為了批判上述思想,堅定全國軍民革命必勝的信心,毛澤東相繼發表了一系列論述,闡明了必須在戰略上藐視敵人,敢于同他們斗爭、敢于去奪取勝利。...
詳情?“抗美援朝,保家衛國”是在抗美援朝時期的著名口號。在這一口號引領下,志愿軍戰士在朝鮮戰場的艱苦戰爭條件下,奮不顧身同現代化裝備的美軍英勇作戰;全國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,踴躍參軍、工作、勞動,開展增加生產、厲行節約及愛國豐產等運動,支援前線,筑起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堅強后盾。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結束,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獲得了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,帝國主義也不敢再輕易欺侮中國
詳情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”是20世紀50年代,我國政府為了發展同新興民族國家尤其是鄰近民族獨立國家的關系,提出的五項外交基本原則。其表述幾經斟酌,最后確定為: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、互不侵犯、互不干涉內政、平等互利、和平共處。1953年12月,在同印度政府就兩國在西藏地方的關系問題進行談判時,周恩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;1954年6月,周恩來在訪問印度、緬甸期間,分別與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,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...
詳情?“求同存異”是周恩來在1955年4月在印尼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上,針對某些國家針對中國、制造矛盾的行徑,為推動會議順利進行、增強與會國的團結、表明中國的立場而提出的一項基本方針。求同存異,意思就是要尋求大家的共同利益,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見。在會議上,周恩來用此句來表明亞非國家有著共同的歷史遭遇,共同的基礎是“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”;不同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的存在,并不妨礙亞非國家的團結,大家應該拋開分...
詳情“向現代科學進軍”是在“三大改造”基本完成,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,為了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,黨提出的發展科學技術的號召。為了解決知識分子問題,推動我國科技發展,1956年1月,中共中央召開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。會上,周恩來代表中央作了《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》,對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和社會作用作出了實事求是的判斷和估計,并代表黨中央提出了“向現代科學進軍”的口號。會上,毛澤東也號召全黨努力學習科學知...
詳情“百花齊放、百家爭鳴”又稱“雙百”方針,是毛澤東提出的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指導方針。1956年4月28日,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總結講話中指出: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,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,我看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。隨后,在5月2日召開的最高國務會議第七次會議上,毛澤東正式提出了“百花齊放、百家爭鳴”的方針。后來,這一方針成為指導我國科學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針?!半p百”方針的提出,適應了我國...
詳情